《法学家茶座-第13辑》
《法学家茶座-第13辑》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士宝主编
页数:160
字数:160000
《法学家茶座-第13辑》内容概要[E]
在中国,茶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大约于唐代便有雏形,于宋代渐成规模。至明清则已为时尚。古往今来,茶馆的名称很多,如茶楼、茶肆、茶坊、茶店、茶居、茶社.茶艺馆等;种类也很多,如只供饮茶闲谈的清茶馆,专卖粗茶的野馆,兼卖点心酒菜的荤茶馆,带有说书唱词的书茶馆,兼供下棋打牌的棋茶馆,表演茶道的茶艺馆等。茶馆的基本功能是供人们喝茶、休闲、娱乐、洽谈,但是也曾经“客串”过调解纠纷、解决矛盾的场所。在旧中国,时有纠纷双方相约到茶馆商谈解决办法或条件,即俗话所说的“吃讲茶”或“吃品茶”,而且往往有调解人或评判人在场调停乃至仲裁,于是,茶馆也就有了一点法院的功能。
笔者到世界各国访问,很喜欢参观当地的法院,不仅要旁听审判,而且要欣赏其建筑布局和雕塑绘画。在笔者看过的法院中,有的高大威武,有的精致玲珑:有的古香古色,有的现代摩登;有的令人感到庄严肃穆,有的让人感到亲善平和。法院的基本功能是定分止争,在公平正义的前提下维护社会安定。为此,法院既需要威严性,也需要亲民性。古代法院的设计往往注重前者,而现代法院的设计则更加强调后者,包括设有专门供律师和当事人休息、谈话乃至饮萘或咖啡的场所,于是,法院似乎也有了一点茶馆的功能。
有茶,就会有茶馆;有法,就该有法院。现在,有些超豪华的茶馆的门槛很高.门脸很吓人,让人望而却步;有些法院的门槛也很高,门脸也很吓人,让人敬而远之。近闻有些地方出现了一种“返古”现象,乡民在遇到纠纷时不去法院,而是由当地“长老们”调解或进行“神明裁判”。这很值得我们从事法学研究和司法实务工作的人深思。窃以为,茶馆的门槛过高,百姓可以自己回家解决饮茶的需要,于国于民并无大害;但是,倘若法院的门槛过高,百姓都自己去寻找解决纠纷的途径,那对社会来说就是后患无穷了。
《法学家茶座-第13辑》书籍目录[E]
【卷首语】 何家弘 茶馆与法院【法治漫谈】 夏勇 十字路口话法治 郭明瑞 也谈征收 柳经纬 平遥古城楹联中的法律文化 肖金明 便民服务中心:意义与问题 刘立霞 对法律规则的反思——与罗纳德·J·艾伦教授的对话【法学札记】 龙宗智 大学的精神——在2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徐学鹿 学者·时代·责任 崔敏治学三忌 路见 论文答辩的技巧与方法 关保英 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知识分配偏失谈 张成敏 论不可理喻——近代以来无罪推定怪现象之考察【法苑随笔】_林来梵 文人法学 刘武俊 “富士康诉讼”与中国法治的积弊 陈翔熙 “司法功夫茶”随想 刘子平 为司法官者,该如何看待“实在证据"【身边法事】 吕忠梅 松花江污染:不能被法律遗忘 傅达林 “法律六进”与“苏格拉底之死" 周大伟 聊聊北京胡同,说说城市规划,谈谈法制建设【名家访谈】 廖明 求索西部法学繁荣,关注西部法治发展——贾宇教授访谈录【史海钩沉】 黄风 司法协助亲历记 谭金土 自首,在最后时刻【法林逸事】 刘大生 俗法佛法孰管用?——答小能师太 刘慧英 任东来 美国最高法院的“奥林匹斯山神”—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上)【域外法制】何萍 感受美国 徐国栋 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人 时延安 司法与形象 彭伶 叹息桥上的叹息——欧洲游记两则【名师剪影】 邹平学 追忆恩师何华辉教授【茶客论剑】 喻中 再论法律与艺术的对峙——答李琦君 李琦 法律与艺术:通联与一致【书城夜话】 戴宜生 求实之路——读《发展犯罪学》后感【何博士信箱】 读者来信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