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糊涂 真智慧 最聪明》
《假糊涂 真智慧 最聪明》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作者:麦冬
页数:227
字数:195000
《假糊涂 真智慧 最聪明》前言[E]
1
什么是糊涂?《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糊涂就是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脑子不灵活,分辨不了是非。
这是对糊涂书面上的解释。
但是糊涂还有书面外的一种意义,就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方法。一种人生的智慧。
“糊涂”这种人生智慧得名于清代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2
人有聪明和“糊涂”之分;同是聪明人,又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同是“糊涂”人,则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说聪明人有时也会办“糊涂事”;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是说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表面上“愚拙”,真人不露相;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苏轼的观点。他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说:“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于那些不情愿去做的事,可以策略地回避。本来有大勇,却装出怯懦的样子;本来很聪敏,却表现出很愚拙的样子。这有利于保全自己,不做随波逐流之事。
《假糊涂 真智慧 最聪明》内容概要[E]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糊涂的智慧正在于此。
“假糊涂”首先是资格,是胆识,是气度,更是强者。它是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心态:以出世的心对待这入世的生活,冷眼观潮,任潮起潮落;心比天高,看世间风起云涌。“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假糊涂”也就是学会“运用”糊涂:能洞察人间万事之人,善恶忠奸分得清清楚楚却不会口无遮拦;是非曲直看得明明白白依然行止有度;成败得失悟得彻彻底底却不显不露。
糊涂学,说到底是一种“聪明”人才能了解的“智慧”:《假糊涂·真智慧·最聪明》分别从守拙、口讷、隐忍、包容、生存、交际等几个方面谈如何为人处世。立足现实而高于现实,旨在使人从形形色色的现象中,洞悉处世之道。全书语言精练,叙事简明,论理透彻,希望能给那些想拥有幸福生活、成功事业、辉煌未来的人以帮助。
《假糊涂 真智慧 最聪明》作者简介[E]
麦冬,国内行动力心理学专家、心灵导师,曾作为交流学者先后赴美国拿破仑·希尔成功学研究中心和日本早稻田成功学研究所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见解独到、成果显著。现为著名课程“幸福力”训练师,授课时间长达8000小时,参训学员5万余人次,服务过国内外40余家大型企业和团队,是一位既有国际化视野,又有本土化操作经验的励志类畅销书作家。已出版作品《受益一生的哈佛幸福课》。
《假糊涂 真智慧 最聪明》书籍目录[E]
第一章 纠正关于“糊涂学”的误区
难得“糊涂”,“糊涂”很难,是因为我们自以为很清醒。
很多人看不起糊涂人,但是这此自以为聪明的人根本没有认识到“糊涂学”的本质。
其实,“糊涂学”并不提倡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都一味假装糊涂、丧失原则、放弃立场、毫无主见。它的目的是要人们更清地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并与他人建立更加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章就来纠正一下对“糊涂学”的一些认识上的基本误区。
“糊涂学”不是教你平庸
1.只有不吃别人的鱼,才能真正长远地吃自己的鱼
2.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3.自夸是明智者要避免的,却是愚蠢者所追求的
“糊涂学”不是让你屈服,而是教你及时退让
1.昂头和低头都是人生状态
2.忍让,是一种“弯曲”的艺术
3.喊“停”,并不意味着失败
“糊涂学”不是让你不认真,而是教你别太较真
1.用好善意的谎言
2.闭上眼睛,消抹世间的无奈
3.该“忘记”时“忘记”一下,该“糊涂”时“糊涂”一下
第二章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糊涂学”的三重境界
不要以为那些小聪明就能够对付一切;不要以为获取了财富就{是成功:不要因功名的顺达就得意洋洋……
其实就在你这样执著于这些身外之物之时,你的生命正在被蚕食。
古有“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的名言。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世,内心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
有了这种大智慧,人才能清醒,才能冷静,才能有大气度,才能有宽容之心,才能平静地看待世间的不如意;才能达到超功利、超世俗的境界。
第一重境界:难得糊涂,学会自我保护
1.聪明不露,才华不逞
2.才不可“露尽”,事不要“点破”
3.不一定要“功成身退”,但要学会“见好就收”
第二重境界:适时糊涂,才有可能冲破樊笼
1.无祸即是福
2.“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
3.“糊涂”智慧比聪明更重要
第三重境界:适度超脱
1.识时务者为俊杰
……
第三章 “糊涂”爱情学——把握爱情平衡的支点
第四章 懂得“办公室糊涂学”
第五章 “糊涂学”的应用——办事“糊涂学”
第六章 “糊涂法则”——把握好糊涂的度
第七章 幸福藏在“糊涂”里——“假糊涂”,真智慧,最幸福
《假糊涂 真智慧 最聪明》章节摘录[E]
版权页: “我最初采用这种方法时,确实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逐渐习惯了。也许50年来,没有人听我讲过些什么太武断的话,这是我提交新法案或修改旧条文能得到同胞的重视,而且在成为民众协会的一员后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我不善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疑,还会说错话。但一般说来,我的意见还是会得到广泛的支持。” 针对这一点,卡耐基先生也有同样的感受。 有一次,卡耐基的朋友彼得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自己的卧室布置一些窗帘。等账单送来时,他大吃一惊。过了几天,一个朋友来看彼得。那个朋友看见了那些窗帘,问起了价钱。得知价格后,这个朋友面有怒色地说:“什么?太过份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事实上,他说的的确是实话。可是很少有人肯听别人羞辱自己判断力的实话,彼得开始为自己辩护。他说贵的东西终究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质量高而又有艺术品味的东西等等。 第二天,另一个朋友也来拜访。与之前那位不同的是,她对那些窗帘赞扬了一番,而且表现得很热心,还说希望自己家里也能买得起那些精美的窗帘。而此时彼得的反应也完全不一样了。 “说句老实话,”他说,“我自己也负担不起,我所付的价钱太高了。我后悔订了这些。” 当我们错了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而如果对方处理的方法很适合,而且友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嘴里,我们的感觉将会如何? 为什么很多人非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呢?那是因为人们内心深处具有骄矜之气。 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因此总是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骄矜对人对事的危害性都是很大的,这一点古人认识得十分清楚。 一代名君唐太宗曾对侍臣说过:“天下太平了,自然骄矜奢侈之风容易出现,骄矜奢侈则会招致危难灭亡。 刘文静和裴寂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刘文静是李世民起兵反隋时的主要谋臣,在后来的数次战役中屡立大功。说他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并不为过。与刘文静相比,裴寂的资历则要浅一些。 裴寂是经刘文静的介绍才加入反隋行列的,但他善于结交李渊,甚至将隋炀帝的宫女私自送给李渊,与李渊在酒桌上称兄道弟,是李渊的酒肉朋友。
《假糊涂 真智慧 最聪明》编辑推荐[E]
《假糊涂•真智慧•最聪明》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