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解读》
《老子解读》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朴民,林光华
页数:361
字数:388000
《老子解读》内容概要[E]
《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老子解读(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是对《老子》全书的注释、分析与解读,每一章包括经文、注释、辨义、译文与解读五个部分。“经文”采用通行的王弼本;“注释”部分参考了竹简本和帛书本,甄别河上公、王弼、范应元等重要注释家、思想家的解释,力求准确;“辨义”部分是对难解字句、有歧义字句的辨析,进一步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译文”是对经文的现代转译,力求简洁、优美,与《老子》经文能相互辉映;“解读”部分是对全章的题旨的揭示和对其现代意义的引申,八于《老子》又出于《老子》,从现代人的视野和生存感受重新看待它,以展现这部经典与当代人的实际生存境遇息息相通之处。
《老子解读》作者简介[E]
黄朴民,男,浙江诸暨人,1958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中国军事史。代表性专著有:《春秋军事史》、《天人合一》,《孙子评传》,《何体评传》、《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刀剑书写的永恒》等;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等海内外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林光华,女,江苏沭阳人,1979年生。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道家哲学。
《老子解读》书籍目录[E]
编写说明
导论
上篇
下篇
参考文献
附录
《庄子·天下》述老聃
司马谈论道家
司马迁《史记》记载的老子
班固《汉书》论道家之学
王弼《老子指略》
宋濂《诸子辩》论老子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道家与道教
严灵峰谈“老子即老聃”
后记
《老子解读》章节摘录[E]
老子的这一思想是在经济还不发达,即便“老死不相往来”也可能过得很好的农耕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他的思想同时植根于春秋末年战争频繁的社会现实,他要为社会寻求更合理的基础和塑造更健康的人性,因此有它的时代意义和价值。这一价值从古到今,不断得到印证和推崇。在今天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商品经济需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广告无所不在,推销见缝插针,再想让民众“无知无欲”已经很难了。但这恰是我们重新挖掘《老子》的现代意义的契机,这一时代的人性更需要教化、提纯与复归。当代飞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各种精神困境,所谓的“亚健康”现象早已出现,忧郁症、自杀、离异、青少年犯罪、单亲子女教育等等问题都困扰着当代人。人在不断被刺激的欲望中迷失了本性,丧失了精神家园,这恰恰说明,宁静之心、朴素之性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性。今天,“幸福指数”处于高位的恰恰是不丹这样不发达的小国家,而不是美国、日本、中国这样的发达和飞速发展中的国家。所以,当我们放开我们的视野去看老子时,就会感受到,他的思想并非是为了“愚民”,而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提出的幸福之路,对今人反思生存现状,寻找心灵家园具有警醒和指引的作用。
老子认为只有人心安了,才有理想的、健康有序的、和谐长久的社会政治,才谈得上国安,这就要求君王的治理必须合乎“自然”之道。统治者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要洞察人心人性,辅助其自然发展即可。太多的为,胡乱的为,只会让民心不安,社会就会纷乱,国家也就不可能长治久安。
《老子》日:“圣人皆孩之”(四十九章),《庄子·在宥》日:“无擢其聪明”,都是希望人回到天真、质朴的本性,而不是让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有意思的是,法家同样洞察到了这样的人性,却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去治理。法家把广大百姓视为“群氓”,推行“愚民”政策,鼓吹“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韩非子·说疑》),这不是顺应百姓的自然成长、发展,而是通过“禁”的强制手段去损害百姓;强行封闭百姓的大脑,而不是渐渐地纯化百姓的欲念,与老子所提倡的做法大相径庭。司马迁将老子、韩非子同列为一传是很表面的分类。二者不仅在政治思想上不同,在形而上的“道”的层面,老子更是有独特的提法,并以“道”作为政治、人生的根本依据。
……
《老子解读》编辑推荐[E]
老子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