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N1

《养气八条脉》

《养气八条脉》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倪泰一,陈海岩 解读
页数:291
字数:350000


《养气八条脉》前言[E]

《养气八条脉》是对李时珍《奇经八脉考》的现代解读。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出身医学世家,年少时即开始诊脉看病。在其后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精研诸家论述,并数度游历民间采方求证,终撰成医药巨著《本草纲目》。同时,李时珍还深入研究人体经脉,参阅无数先贤医典,撰成《奇经八脉考》一书。此书是中医论述奇经八脉的专著,也是后世医家和气功家诊治疾病、行气导引的案头读本。
《奇经八脉考》集中了前人对八脉的重要论述,并详加考证,旁征博引,从而系

《养气八条脉》内容概要[E]

八脉不同于十二正经。既不直属脏腑,也没有表里配合关系,它们“别道奇行”。所以又叫“奇经”。
医家诊治疾病,没有不用八脉的,气功导引、推拿按摩和针灸更是直接作用于八脉。八脉通,则全身经络尽通,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因此.八脉与养生长寿的关系极为密切。李时珍说。人身都有这八条脉,但常人无法觉察到八脉的通路。仙家因为能以阳气冲开八脉,所以仙家能得道长生。
认识并用好八脉。小则能祛病强身,大则延年益寿。明代医圣李时珍所撰《奇经八脉考》由仙家论及医家,虽是论述八脉的最好著作。却较难为常人理解。因此。该书不仅完成了今译,对八脉的要义进行了全面解读,更提供了众多用八脉治病养生的简易方法。

《养气八条脉》书籍目录[E]

总说 人体有二十七气  正经如沟渠,八脉如湖泊
人体经络全息图
手太阴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手厥阴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足太阴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足少阴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手少阳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足阳明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足太阳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手少阴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足厥阴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手阳明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手太阳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足少阳三经的流布与病治
佛家开人体十二门养生、疗疾法八 脉 八脉气血在人体的流布 八脉阴阳与天地六合
与八脉交汇的经脉
大医家必倚重八脉
用八脉与十二正经交会穴治病养生阴维脉 维系诸阴经的脉
与阴维脉相交的经脉
阴维脉循行线路与穴位图
用阴维脉各穴治病
各种原因所致心悸的治法阳维脉 维系诸阳经的脉
与阳维脉相交的经脉
阳维脉循行线路与穴位图
用阳维脉各穴治病
感冒治法二维为病 联络周身经脉的脉 癫与痫,证同而因异 治维脉致腰痛的要穴
认识人身四气
营、卫二气与二维脉气
六经病气的传变
邪侵阴脉、阳脉所致癫病和痫病
腰痛针刺穴位图示
六邪的致病路途
二维病的按摩、导引治疗法阴(?乔)脉 使身体内侧及骨节矫捷的脉 通八脉以长生
与阴(?乔)脉相交的经脉
三丹田内修门径
阴(?乔)脉循行线路与穴位图
用阴(?乔)脉各穴治病
各型夜盲症的治法阳(?乔)脉 使身体外侧及骨节矫捷的脉 男在阳(?乔),女在阴(?乔)
与阳(?乔)脉相交的经脉
阳(?乔)脉循行线路与穴位图
用阳(?乔)脉各穴治病
用(?乔)脉治失眠二(?乔)为病 二(?乔)病的症状表现 阳(?乔)与阴(?乔)病表现不同 治腰痛的要穴 治双目痛的要穴 从睡眠情况看体虚类型
病邪侵入阳(?乔)和阴(?乔)的不同表现
阳(?乔)与阴(?乔)所致癫痫反应不同
放血可以治病
从嗜睡或失眠看人体的阴阳气血情况
如何辨别虚证和实证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型各有补益之方
二(?乔)病的按摩、导引治疗法冲脉 充养十二经的脉 冲脉气血环绕口唇而生胡须  何为太冲 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聚于冲脉
与冲脉相交的经脉
冲脉气血情况与胡须的关系
人体阴阳部位图示
李时珍认为的上、中、下三焦
人体的火气有相、君之分
冲脉循行线路与穴位图
用冲脉各穴治病
痛经与冲脉最相关冲脉为病任脉 任脉为病督脉 督脉为病带脉 带脉为病气口九道脉 奇经八脉考·文言原本

《养气八条脉》章节摘录[E]

总说
人体有二十七气
人的全身有经脉和络脉,其中直行的干线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纵横全身的分支为络脉。经脉有十二条,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络脉有十五支,即手足三阴三阳经各自从腕踝关节分出的一络,以及任脉之络与督脉之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十五支络脉也叫“十五别络”。经络中有经气运行,经气可以分为正经十二气,络脉十五气,共计二十七气。经气在全身上下循行,如泉水缓缓

《养气八条脉》编辑推荐[E]

全面解读中医经脉使用经典《奇经八脉考》,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祖。
李时珍,明代大医。三十八岁被武昌楚王召任“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其后进京任太医院院判。有传世著述三部。大医学李时珍谈仙家袪病长生之学。
迄今为止.中医的精义和灵魂仍然只存在于传统中。中医不只重视养疗之方、调治之法。中医更重视对身体的全面理解,更在乎对“自然的亲近。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晨一种哲学态度,更是一种日常行为。中医甚至认为,即使疾病也具有某种健康倾向。
回归到真正的中医世界。首先应从中医名典的阅读开始。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