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
《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秋珠
页数:222
字数:235000
《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内容概要[E]
网络交往是一种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引起研究者的积极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研究主题。《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对网络交往心理健康效应进研究、考察,旨在引起国内心理学界对网络交往心理健康效应问题的关注;对我国大学生网络交往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作者简介[E]
陈秋珠,女,1972年出生.陕西富平人。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心理学。已经在《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甘肃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西北师大学报》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收录2篇。
《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书籍目录[E]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一、网络交往的界定
二、网络交往的主要形式
三、网络交往的特点
四、网络交往中的信息加工
五、网络交往行为理论
六、网络交往的影响因素
七、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效应
八、网络交往的研究及不足
九、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十、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的编制
一、前言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结论
第三章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和网络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前言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一、前言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
第五章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前言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交往个案深度访谈研究
一、深度访谈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程序
四、研究结果
五、分析与讨论
六、结论
第七章 大学生网络交往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一、前言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
第八章 综合讨论
一、关于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的编制
二、关于大学生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三、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章节摘录[E]
版权页: 插图: 本研究选择社会性发展的三个项目: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孤独,将它们作为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指标,来探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网络交往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并不是涉及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而是与社会性发展的个别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在本研究中,网络交往与大学生孤独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而网络交往不同因素与社会性发展的不问项目间具有不同性质的相关。 国内外网络交往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涉及内容繁杂,且经常把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混在一起研究,如Kraut等人(1998)的研究涉及社会卷入(social involvement)和心理健康(抑郁、孤独),Mckenna等人(2000)的研究侧重网上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对现实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影响,崔丽娟等人(2003)的研究涉及他人信任感、主观幸福感、社会疏离感。因为选择的社会性发展项目不同,所得结论并不一致。 本研究结果发现,网络交往与人际信任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与网络交往会导致人际信任危机结果相反,而与崔丽娟等人(2003)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以推知,个体并非是因为对他人和社会缺乏信任才对互联网上的人际交往产生喜爱和依赖,而网络交往也并不会影响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感。而且,从本研究的结果中还发现,网络交往程度高的被试甚至达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判断标准的被试的人际信任得分略高于网络交往程度低的被试和没有达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判断标准的被试(没有达到显著性)。虽然不能据此得出网络交往有助于人际信任,但我们可以推测,网络交往过程中建立地对他人的知觉能力可能会迁移到现实交往,这一推测有待于后续进行深人研究。 网络交往与社会支持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这一研究结果与Swick-ert等人(2002)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Shaw等人(2002)的研究得出网络交往提高了社会支持感的结果不一致。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网络交往对发展和保持社会情感联系具有促进作用,因为网络交往提供了兴趣相投的人相遇之间和互动的机会。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能从共同的思想中获得信息,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而且,通过网络交往能建立一种超越年龄、外表、身份、地位等因素影响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能够提供社会支持,增加个体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交往的认识是比较理性的,他们即使需要获得社会支持,也很少寻求网络社会支持,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只有少部分对互联网有较强心理依赖的大学生才可能寻求网络社会支持。所以,对于一般网络交往者而言,网络交往对他们的社会支持没有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