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竹
页数:266
字数:336000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内容概要[E]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选取了17个《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后学术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门疑难问题,表达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个人独到见解。本书定位于研究生教材和教辅,但按照专著体例撰写,主要用于研究生教学使用,侧重对《侵权责任法》条文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释论探讨,也可供理论研究参考。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作者简介[E]
王竹,男,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民商法争鸣》执行主编;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侵权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侵权法、物权法、人格权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9年-200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相继获得管理学学士、民商法学硕士和民商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和我国台湾地区东吴大学法学院交流。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1项。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书籍目录[E]
导 论
专题一:《侵权责任法》立法程序合宪性与“民法典”起草过程中的宪法意识研究
专题二:实质意义上侵权法的效力判断方法与立法展望研究
侵权责任构成论
专题三:网络侵权责任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专题四:违反产品普遍性缺陷流通后补救义务的侵权责任研究
专题五: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研
专题六: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侵权责任研究
专题七:不动产设施设置缺陷责任研究
侵权责任分担论
专题八:受害人过错制度研究
专题九: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研究
专题十:共同危险行为研究
专题十一: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式研究
专题十二:连带责任分摊请求权研究
专题十三:补充责任研究
专题十四:不真正连带责任研究
侵权责任公平论
专题十五:我国侵权法上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体系定位研究
专题十六:我国侵权法上公平责任的类型化研究
专题十七:建筑物抛掷物、坠落物致害道义补偿责任研究
参考文献
土鳖而立,to be early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章节摘录[E]
版权页: 插图: 我国《侵权责任法>于2009年12月26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由于该法一直被认为是与《物权法》、《合同法》并列的民事基本法律,因而其未能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在社会上和学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对此质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王胜明副主任在当天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作出的解释是:“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反复研究认为,《侵权责任法》从实际内容看是在《民法通则》等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民法通则》是1986年制定的,在此之后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侵权责任法》是对《民法通则》等法律的细化、补充和完善。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常委会可以通过《侵权责任法》。”王胜明副主任的解释,只能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确信《侵权责任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程序符合《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但未正面回应《侵权责任法》到底是不是宪法意义上的“基本法律”。而从徐显明教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侵权责任法(草案)》时,建议《侵权责任法(草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意见和理由来看②,该问题仍然具有详细说明的必要。 联想到2005年《物权法(草案)》的“违宪风波”,笔者认为,“民法典”分编起草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法意识。民法学界对于“民法典”分编起草过程中存在的合宪性质疑,都应该予以正面的合宪性论证。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民法典”分编起草可能产生的合宪性瑕疵,同时也有利于民法学界宪法意识的提高。下文将对《侵权责任法》制定程序的合宪性作出正面回答,并试图对“民法典”分编起草过程中应有的宪法意识作出框架性的分析,以期对未来“人格权法”、“债法总则”的制定和“民法典”的法典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合宪性问题,作出预防性的风险提示。 一、“民法典”分编起草模式是产生过程性违宪风险的背景性原因 (一)重新审视“批发”改“零售”的“民法典”分编起草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从1980年8月15日的《民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到1982年5月1日的《民法草案》(第四稿),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起草小组一直是按照整体起草“民法典”的模式在进行。在即将提交通过的时候,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的讲话改变了其进程。
《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编辑推荐[E]
《法学研究生用书: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的鲜明特色有二,其一:《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程序具有合宪性,但欠缺妥当性。民法典在起草过程中应当主动加强宪法意识;其二:我国民法典将完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法制背景下,民法学界最恰当的选择应该是以“合理性推定”作为民法解释学的基本解释取向,与立法机关一道,携手为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的诞生而努力奋斗!